首页 > 兰亭论坛

赵平安:文字守正与书法创新

  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系列活动于14日在《兰亭序》诞生地浙江绍兴拉开序幕。在下午举行的学术活动“兰亭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平安,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分别围绕书法与美学、书法与古文字学、书法创作等议题交流真知灼见。

  赵平安发言:

 

  汉字书法是书写汉字的一门艺术,这决定了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实用性指记录汉语,具有交际方面的功能,艺术性是指在交际之外,还具有艺术审美方面的价值。因此,汉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一直是伴着汉字起舞的。

  五千年的汉字史,可以追溯的仅三千余年。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这样一个漫长的连续系统,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是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汉字为了适应记录汉语和顺应人们书写的需要,一直处在发展演变之中。最显著的变化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线条笔划化。早期的汉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最基础的构字单位是象形的线条。象形线条忠实于物形,长短粗细皆有含义。这些线条长于象形表意,却颇不便于书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变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线条的笔划化,是发生在汉字身上的至微又至巨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体态,成就汉字最显性的标记——方块字。

  二是结构形声化。形声字由少到多,发展到现代汉字中占压倒多数,这是汉字形体的另一显著变化。形声字的优越性在于,它的形体既与字义挂钩又与字音挂钩,两条腿走路,密切了形体与语言的联系。跟其他造字法比起来,具有天然的优势。它几乎可以记录所有的新词新义,充分满足语言发展的需要。形声字的发展壮大,是汉字形体结构系统改造、完善、升级的结果,是汉字发展的必然选择。汉字结构的形声化,导致大量汉字由独体走向合体,形声结构的合体字又为汉字的简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三是形体简省化。后代的文字在保留前代文字框架轮廓或特征部位的基础上,简省偏旁或笔划,形体不断趋简。形体简省化贯穿于汉字发展的全过程。它始终抱持着一个参照系,金文以甲骨文为参照,战国文字以金文为参照,秦汉文字以战国文字为参照,后代文字以前代文字为参照。这种参照,是古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古今文字传承的基石。

  四是形体记号化。本来表意或表音的形体,或同时表意、表音的形体,由于字形或音义的变化,变得既不表意又不表音,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只有象征意味的记号。这是汉字表意表音功能退化的集中表现。这时的汉字,由表现音义转变为标记音义,形体与音义联系越来越松,越来越远,甚至完全脱节。

  五是字词关系的调整。由于汉语和汉字的变化,汉语和汉字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就要做出适时的调整。这是语言和文字两大符号系统之间,矛盾统一、和谐共进的结果。

  推动文字发展的内因是语言的发展,外因则是文字的书写。正是语言发展、文字书写的双重作用,成就了汉字的发展演变。上述五个方面的汉字变化,无一不是语言发展和文字书写相互作用的结果。

  书写对文字形体的影响更加直接,使文字形体的改变更加直观。汉字线条的笔划化,形体的简省化,形体的记号化,主要都是书写推动的结果。线条的笔划化,疏浚了汉字的笔道,顺应了手写的需要,使书写更加明快,更加富于节奏感。形体的简省化,使书写更加容易,更加便捷,大大节约了书写的成本。形体的记号化,使文字脱离表音表意,形体更趋抽象。这些都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汉字结构的形声化,为汉字简化提供了更大可能性,也为书写的均衡对称布局奠定了基础。而字词关系的调整,为正确选字用字,更充分地记录语言、表情达意提供了更加务实的方案和更加优化的选择。

  汉字的书写催生和助长了书法艺术。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书法艺术也不断发展演变。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由于象形意味浓厚,书写烦难,书法创作受到许多掣肘。能书人名中传下来的书家很少。后来由于书写对于汉字形体的改造,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汉字隶变、楷变之后,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书法的高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写规范。在使用、书写文字过程中,由于特殊人物、人群的关系,会产生一种趋同效应,约定俗成,自觉形成一种规范;或者对于社会用字,经过有意识的人为整理,形成一种自觉的共同规范。商代的贞人,西周青铜器的制造者,战国秦汉简帛的书写者,唐代碑刻的书写者,属于前者。周代的《史籀篇》,秦始皇的书同文,唐代的正字,当代的简化字,属于后者。这种规范,便是书写者的基本遵循。

  我们今天书写甲骨文,应遵循甲骨文的书写规范;书写金文,应遵循金文的书写规范;书写战国文字,应遵循战国文字的书写规范;书写简化字,应遵循简化字的书写规范。总之,书写规范,是书法家不能逾越的红线和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掌握书写规范,是书法家的基本功,是书法家的应有之义。当然, 规范都有一定弹性。自然形成的规范比人为制定的规范弹性要更大一些。这种弹性便是书写者在用字上的回旋空间。

  书法作品作为书面语的符号,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书法技艺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书法作品能被人识别、能让人看懂是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须臾不能离开汉字,离开了汉字,就不是汉字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它是依附于汉字的艺术,不能像脱缰的野马,信马由缰。即便这样,丰富的线条、笔划、偏旁以及字与字、字与行、行与篇之间的组合,已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足够大的驰骋空间。

  历史已经证明,在尊重汉字的基本属性、遵循汉字的书写规范的前提下,书写者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可以创造辉煌灿烂的书法文明。今天我们喜逢盛世,简化字的使用相对稳定,古文字的资料不断涌现,我们更应该把握机遇,无愧时代,在文字科学和艺术科学之间把握分寸,寻找平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作者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