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柳公权
时间:2015年02月11日

 

《尝瓜帖》局部1 

《尝瓜帖》局部2

 

  柳公权,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柳公权《尝瓜帖》
  释文: 
  爪一颗,时新,第一割而尝之,味又甘好,以表汝之孝也。明后至,彼不悉耶?告世四娘省。
  汝书一行,极佳为慰。李欲在宅中,诚忆五小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此碑记述了唐回元观的历史沿革,简练而隐晦的提到了回元观是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第。

《奉荣帖》局部1 

《奉荣帖》局部2

 

  柳公权《奉荣帖》(又名《赤箭帖》、《荣示帖》) 行书
  释文:奉荣示,承已上讫,惟增庆悦,下情但多欣惬。垂情问以所要,悚荷难任。偿有赤箭,时寄及三五两,以扶衰病,便是厚惠。不具,公权状白。
  附录:王铎临本(后为临辱问帖局部)

《伏审帖》局部2

 

《伏审帖》局部1

  柳公权《伏审帖》 行书
  释文:伏审姊姊八月定发,弟与廿八弟同从行,远闻不胜忭跃。今日元七来,望弟速到极也。愿在路谘闻,不停滞,幸甚。未即展豁,尚增悢悢,不一一。公权呈廿三弟、廿六弟、廿八弟、卅弟处,卅一弟意不殊,前要小楷,后使送往。空。
 

 

《金刚经》局部1 

《金刚经》局部2 

《金刚经》局部3 

《金刚经》局部4 

《金刚经》局部5

 

  《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为右街僧录准公书。原石早佚,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稀罕,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院。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均有影印本行世。

 

 

《兰亭诗》局部1

《兰亭诗》局部2 

 

《兰亭诗》

 

  唐 柳公权《兰亭诗》卷(传),绢本,行书,纵26.5cm,横36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王献之四言诗并序。四言诗,王羲之为序,序行于代,故[不]录。其诗文多不可全载,今各裁其佳句而题之,亦古人断章之义也。[次]之如右。

  王羲之自此已下十一人,兼有五言。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代同流。乃携齐好,散怀一丘。

  谢安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慈玄执,寄教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乎摸,凝泉散流。

  谢万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霞成阴。

  孙绰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代水,肃此良俦。修林阴沼,旋濑莹丘。穿池激湍,涟滥觞舟。

  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冥客,希风永叹。

  孙统

  茫茫大造,万化齐轨。罔悟玄同,竟异标旨。平勃运摸,黄绮隐机。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王彬之

  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渌水[扬]波,载浮载沉。

  袁矫之

  人亦有言,意得则欢。嘉宾既臻,相与游盘。微音迭咏,馥焉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王凝之

  [庄]浪濠津,巢步颖湄。寄心玄冥,[千]载同归。

  王肃之

  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恬心静。

  王徽之

  散怀山水,翛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香,鳞跃清池。肆目寄心,欢冥二奇。

  王丰之自此已下三人无五言。

  肆眄岩岫,临泉濯趾。感兴鱼鸟,安兹幽跱。

  华茂

  林荣其蔚,涧激其隈。沉沉轻觞,载欣其怀。

  庾友

  [寄][心]城表,辽辽远迈。理感则一,冥[心]玄会。

  五言诗序,孙兴公。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以渟之则清,诸之则浊耶。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意兴。仰瞻羲[唐][既]远矣。近咏台向,顾探增怀□,于暧昧之中,思鎣拂之道。暮[春][之][始],[稧][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澄]湖万顷,乃席芳草,镜清[流]卉。物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怏][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二物哉!曜[灵]促辔,玄景西迈,乐与时过,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良咏歌之[有][由]。文多不备载,其□略如此,其诗亦裁而掇之,如四言焉。

  王羲之自此已下十一人,兼有四言。

  仰眺望天际,俯盘渌水滨。寥朗无崖观,寓物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谢安

  [相]与欣嘉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轾航。淳醪[陶][玄]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谢万

  [玄]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鳞荣。碧林辉英翠,[红]葩擢新[茎]。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冷]。

  孙绰

  流风拂枉渚,亭云荫九皋。嘤羽[吟]修[林],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豪。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徐丰之

  清响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觞飞曲[水],欢然朱颜舒。

  孙统

  地主观山水,仰寻幽人踪。回沼激中逵,竹柏间修桐。因流转轾觞,冷风[飘]落松。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岑。

  王彬之

  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袁矫之

  四眺华木茂,俯仰清川涣。[激]泉流芳醪,豁尔累心散。仰想逸民轨,遗旨良可玩。古人咏无雩,[今]也同斯[叹]。

  王凝之

  烟熅柔风扇,熙恬和气淳。驾言与时(此处缺一字),逍遥映通津。

  王肃之

  嘉会欣时游,豁朗畅心神。吟咏临曲濑,绿波转素鳞。

  王徽之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契箕山河。

  郗曇自此以下一十二人,无四言。

  □风起东□,和[风]□□□。[端][坐]□□□,□言游近郊。

  [虞][悦]

  神散宇宙内,形浪濠梁津。□畅[须][臾]欢,尚想味古人。

  孙嗣

  □岩怀逸许,临流想奇□。□□□□绝,千载挹遗芳。

  曹茂之

  将来谁不怀,寄散山水间。尚想方外宾,超超有余闲。

  华平

  [愿]异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猖狂任所适,浪流无何乡。

  魏滂

  三春陶和气,万象齐一欢。明后欣时和,驾言映清澜。亹亹德音畅,翛然遗世□。望岩媿脱屣,临川谢揭竿。

  谢懌

  纵觞任所适,回波莹游鳞。千载同一朝,[沐]浴陶清尘。

  庾藴

  [仰]想虚舟说,俯叹世上宾。朝荣虽云[乐],夕弊理自因。

  桓伟,[应][物]寄有尚。宣尼遨沂[津],翛然神心王。数子各言志,曾生发奇唱。今我欢斯游,愠情亦蹔[畅]。

  王玄之

  松竹挺玄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觞豁滞忧。

  王蕴

  散豁情志畅,尘缨忽以捐。仰咏揖遗芳,恬神味重玄。

  王涣之

  来去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

  (注:[ ]内字表明原墨迹已残缺不全)

  本幅无款印。

  卷前引首清乾隆皇帝行书题“笔谏遗型”,题签“兰亭八柱第四”,题记一段。又有瘦金体题签“唐柳公权书群贤诗”。 卷后有宋邢天宠、杨希甫、习之、蔡襄(后添)、李处益、孙大年、王易、黄伯思(伪)、宋适,金王万庆,明王世贞(两段)、莫是龙、文嘉、张凤翼,清王鸿绪等题跋和观款。

  鉴藏印有宋“御书”、“双龙”、“宣和”、“政和”、“内府图书”、“奉华宝藏”、“内府书印”、“睿思东阁”(以上均伪),以及宋“绍兴”,元“乔篑成氏”、“柯九思”(均墨印),明王世贞,清高士奇、王鸿绪、乾隆内府诸印。 此书传是柳公权所书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浙江绍兴兰亭集会时与会者所赋的37首诗及诗序。

  诗后的题跋有的是真迹,有的是伪作。明以后的题跋都是原有的,明以前的题跋除蔡襄、黄伯思外都是真迹,但全是后配,与本卷无关。

  本卷笔法僵硬粗糙,且多枯锋,但较自然率易。卷后之宋代黄伯思尾题(伪)中云“传柳书”,细观之,个别字的用笔明显不是出自柳书,如:孙统四言诗中的“希”字、庾友四言诗中的“则”字、王涣之四言诗中的“足”字等末笔写的非常丑怪,字的结体亦多不沉稳,较浮躁,与柳氏所书王献之《送梨帖》后之题跋墨迹对比不但笔法不类,连结体也无丝毫相同之处。从诗文看,颇有不通处,如:把孙绰四言诗“怀彼伐木”误书为“怀彼代水”,把谢安四言诗“伊昔夫子”误书为“伊昔先子”。“伐木”是《诗经》中语,“夫子”是指孔丘,说明书写者是一位文墨不够精通之人。无论从艺术特征还是艺术水平来分析,该卷决非柳公权之笔。

  此卷也并非晚至宋代的抄本。从所录37首诗中可看出,个别用字不避宋讳,如谢安诗中“契慈玄执,寄教林丘”的“玄”字、王肃之诗中“嘉会欣时游,豁朗畅心神”的“朗”字等都没有避北宋始祖皇帝赵玄朗之讳。从书法的主体风格看,推测应写于唐代,与杜牧墨迹《张好好诗卷》大略相近,并且是信笔直书,不是临仿得来。作为唐抄古本,此卷与敦煌遗书中《文选•陆机短歌行等残卷》(伯2554)、《玉台新咏卷第二残卷》(伯2503)有同样的文学价值,不独书法耳。

  宋《宝章待访录》,明《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珊瑚网书凭》、 《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著录。

 

 

《蒙诏帖》局部1 

《蒙诏帖》局部2

 

  柳公权《蒙诏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鉴藏印有宋“绍兴”、“瑞文图书”、“贤志赏”,元“赵氏子昂”、“乔氏篑成”、“齐郡张绅士行”,明“冯氏鹿庵珍藏图籍印”,清“安岐之印”、“王常宗”、“陈氏彦廉”、“韩世能印”、“韩逢禧印”等。

 

 

《辱问帖》局部1 

《辱问帖》局部2 

《辱问帖》王铎临本

 

  柳公权《辱问帖》 行书

  释文:辱问却送及碑本兼虚奖逾涯但深反侧因见赵张如虚奖之说为缘饰也幸甚不具公权呈

 

 

《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局部1

《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局部2 

《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局部3

 

《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局部4

 

  柳公权《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

  1经曰

  尔时,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五明宫内,与无极圣众俱放无极光明。

  尔时,混沌之初,冥冥查查,浑浑浩浩,洪荒之期,玄黄之外。元始祖劫,一气分真,化显诸天,一灵独尊。故,天地玄黄修道德,洪荒宇宙练元神。谒元始,纳先天是也。七宝,灵、精、气、神、意、魂、魄也。道自无极生化,以神生意,而分魂魄,如是等,七宝林立,元始居中也。黄庭之内阴阳由是分,五行当俱明。颠倒颠,逆则仙,会得五行颠倒用,大地尘沙尽成宝是也。老祖居处,何等庄严。无极,性之理也。《玄宗直指。》谓之纯然一性是也。性即理,有理方有气,混沌乃育阴阳天地变化。故此理,乃太极之真无也,真无,天地之始。圣众,诸天仙圣。俱放无极光明,运布德化。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乾坤定位,诸层法相,皆不出无极根本。内外通达,日月生辉,乃谓之明。

  2经曰

  照无极世界,观无极众生。十方无边世界,三才之本,莫外於妙有之始化,莫不以无极乃为根;覆盖照耀、透彻表裏,分毫不差,当自明了。

  3经曰

  受无极苦恼,

  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悲恐惊憎,如是等故,皆相伴左右,如影随形,挣之不脱,恼之更恼,苦也。其根乃七情所定,六欲所生,噫!若非洞破迷障,何获清静清凉清自在。狂躁魔窟火烧天也。

  4经曰

  宛转世间,

  辗转回旋于诸尘埃,阴阳交变幻无常。

  5经曰

  轮回生死,不能超出三界之外,跳出阴阳五行生生化化制制克克之幻起幻灭。

  6经曰

  漂流爱河,流吹欲海,

  修真者,当性不变情,情不变精,精中阳火不外泄。三关大要,是为修行之本。若然沉浮溺爱,假一时之念,以为心花,鼓一瞬之气,以为操持,精动欲生,迷掩心窍,真一难风也。

  7经曰

  沉滞声色,迷惑胡无。

  停留于诸般欲念,必阻有无生化之明辨。神受尘扰,何期住定。灵道诀云:神无定位道貌岸然难成是也。

  8经曰

  无空有空,无色有色,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元无象,二气未萌,空洞玄虚,寂然不动。有中真无,无中妙有,扫尽迷惘,打成一遍。

  9经曰

  无无有无,有有无有,

  静极而动之不已,而生气也,动之极,则静,生阴,阴阳互根,两仪为之而立。洞破无有元本,则太极之真无,无极之妙有明矣,造化之道明矣。

  10经曰

  终始暗昧,不能自明,毕竟迷惑。灵道诀云:一在心中坐,来去来理,焉知造化机。造化不知本一,是谓迷惑也。

  11经曰

  天尊告曰;汝等众生,无极运化,三辰合统,乾坤定位,三才乃俱,诸天显现,育孕苍众。

  12经曰

  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修行二经,阴阳互根,从其始理,乃道化生。无有相从,空色互动,一乾为天,二乾为地,乾离日生,真阴显现,坤坎月出,真阳迹踪。

  13经曰

  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

  偏颇取舍,终究顽空,幻相纷杂,随流虚妄,妖魅形成。握固灵根,扫辟不祥,从内观外,方期彻彻。

  14经曰

  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

  无定,不可固执。居泥守规,难免堕入妖妄。神照观达,方能心下大悟。空色无胡,元自心生,心定神清,万景皆澄。

  15经曰

  即色是空,即空是色。

  有终化无极有生,境相元本,何谓色?何以空?唔,妙行也。

  16经曰

  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咬文嚼字,纸上玩文,愚夫狂徒也。臆断妄想,内心不实。以修相求,以行风证,照了之名,耶为虚妄。密密枢机,一时破晓,捅玄过关,升入玄门,灵中之宝现矣,弹拔性弦,始闻妙觉灵存慧之音。

  17经曰

  识无空法,洞观无碍,领司无空之法,修持根柢乃备,自然洞澈全照,通达明慧之境。

  18经曰

  入众妙门,自然解悟。

  真本现,妙门开,纵横天地耶有阻,肖遥九天任我游。神通?小术也。挟道真者,勿以小术而宣扬,有辱太上正教。

  19经曰

  离诸疑网,不著空见,

  疑云罗肉,束缚神明,当自觉司,诸葛亮肉自消,诸云自散。惠风吹拂起,丽日当空时。诸般妄念,但得灵光照耀,一旦解除。

  20经曰

  清静六根,断诸邪障。道清神明,六门自开,六贼自除,六根乃静。回照寂然,诸魔邪孽,由此而消,六天妖魅,由是而灭。寂然不动,与道合真,归府清虚,享清微大道也哉。

  21经曰

  我即为尔,说是妙经,名曰护命,济度众生。

  我即元始,元始即我。布度运化之时,即显玄妙。三界之众,一切仙凡圣贤神鬼等众,均不出乎无极运化,不出乎金斗混元。但得一气之功,升玄入妙,见证道真。圣意假立文言,故名曰 经。无私济度,三界共用,无量功德。

  22经曰

  传教世间,流通读诵,

  圣贤仙有幸得旨,持符传世,流传教化,相互传输,受持诵读,精进修习。

  23经曰

  即有飞天神王,

  飞者升;天者玄;神王者,法王也;灵宝升玄也。昔王师道渊谓:灵宝升玄之妙也。

  24经曰

  破邪金刚,

  勇猛清进,诸天邪魔自退,内景自清。道渊谓:武炼也。

  25经曰

  护法灵童,

  通玄灵妙,以静笃而入妙门也。道渊谓:文烹也。

  26经曰

  救苦真人,

  驱魔拔苦,扫尽不祥,接纳入众妙之门者,内心也。是谓自修自得,自己解脱,修心即修道也。心存妖妄,无边之苦,心现灵光,彼岸现矣,破迷证真,脱离苦海。曰无量度人天尊。昔萨真人云:道法於身不等闲,量思此理彻心寒,千年铁树花开易,一入酆都出世难。

  27经曰

  金精猛兽,

  真元太一,乾晶飞射,真人出现宝珠中也。道渊谓之威仪也。

  28经曰

  各百亿万众俱,

  全备万神归一,三辰合三统。

  29经曰

  待卫是经,

  经心道心,人心天心,凡心圣心,心心归一。灵道诀云:莲发於天心,体现於莲台。道真存於胸膺,乾坤只在掌内。

  30经曰

  随所拥护,捍厄扶衰,

  清清道体具矣。

  31经曰

  度一切众生,离诸染著。

  《灵道精义》云:若非洞破空色相,怎可画圈入有无,高山流水,推窗望月,明日之忧昨日过,岸边观水水长流。

  尔时,天尊即说曰:视不得见,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局部1 

《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局部2 

《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局部3 

《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局部4

 

  柳公权《太上老君常清净经》 楷书,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道家的经典,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

  释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

  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玄秘塔碑》局部1 

《玄秘塔碑》局部2 

《玄秘塔碑》局部3 

《玄秘塔碑》局部4 

《玄秘塔碑》局部5 

《玄秘塔碑》局部6 

《玄秘塔碑》局部7 

《玄秘塔碑》局部8 

《玄秘塔碑》局部9 

《玄秘塔碑》局部10

 

  《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玄秘塔碑 》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紫丝靸帖》局部1 

《紫丝靸帖》局部2 

《紫丝靸帖》局部3

 

  柳公权《紫丝靸帖》(又称《年衰帖》)、《兰亭帖》 行书

  释文:公权年衰才劣,昨蒙恩放出翰林,守以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惟深察,公权敬白。

  遂寄紫丝靸[鞋一量,不任惭悚,敬空。

  张兰亭诗兼公权续得者,亦付上,伏惟检领入箧。除冀面话,不次。十一日,公权状上给事阁老阁下。青褾辄换却旧者,谨空。

 

 

柳公权跋王献之《送梨帖》 小楷

 

  柳公权跋王献之《送梨帖》 小楷

  这是柳公权五十一岁时在王献之《送梨帖》后的跋,小楷四十三字。

  释文: 因太宗书卷首,见此两行十字,遂连此卷末,若珠还合浦,剑入延平。大和二年三月十日,司封员外郎柳公权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