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淡”意
时间:2018年09月07日

張東明 180cm×48cm

 

“淡”意

 

董其昌所標舉的“淡”,即源於蘇軾所云:“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這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宋朝以後兩種書法思潮之間的分裂,找到了各個階層都能接受的審美趣味。董氏的“淡”意,既要“質任自然”,又不離法度,平和沖虚,不事張揚。折中于鍾、王、顔、米之間,以清淡秀雅、疏朗俊逸示人。這種書風既能施之於朝廷册文,又不乏文人雅韻,所以在明清之際聲名不替。

 

釋文

 

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極才人之致,可以無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繇天骨,非鑽仰之力、澄練之功可强入。蕭氏《文選》正與淡相反者,故曰六朝之靡,又曰八代之衰,韓柳以前此秘未覩,蘇子瞻曰筆勢峥嶸,辭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絢爛之極。

 

——董其昌《容臺集·魏平仲字册》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董氏擅書畫,工詩能文,爲晚明最有影響力的文人藝術家之一。

 

董其昌《容臺集》計有文集九卷,詩集四卷,别集四卷,集前有陳繼儒作序,初刻於崇禎三年(一六三〇)。崇祯八年(一六三五)重新翻刻,增加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