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盡善盡美標準的確立
时间:2018年09月07日

王衛軍 69cm×70cm

 

盡善盡美標準的確立

 

唐太宗李世民首次援引儒家的“盡善盡美”的價值觀來表達他心目中理想的書法,將王羲之樹立爲絶對的典型,其他書家被悉數摒棄。盡善盡美的要求真正觸及到文字書寫的兩面性,既要標準、適用,又要美觀。唐太宗專門撰文研究王羲之的書藝,觀點鮮明,是一個創舉。

 

釋文

 

書契之興,肇乎中古,繩文鳥迹,不足可觀。末代去樸歸華,舒箋點翰,争相誇尚,競其工拙。伯英臨池之妙,無復餘蹤;師宜懸帳之奇,罕有遺迹。逮乎鍾、王以降,略可言焉。鍾雖擅美一時,亦爲迥絶,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至於布纖濃,分疏密,霞舒雲卷,無所間然。但其體則古而不今,字則長而逾制,語其大量,以此爲瑕。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槎枿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羈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故翰墨之病歟!子雲近出,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卧王濛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雖禿千兔之翰,聚無一毫之筋;窮萬穀之皮,斂無半分之骨。以茲播美,非其濫名邪?此數子者,皆譽過其實。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爲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李世民《王羲之傳論》

 

李世民(五九八—六四九),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他早年以武力幫助其父定天下,功高蓋世。同時又善於結交文藝之士,身爲秦王時,開館延聘當時十八位有名的學者、藝術家,共同商討政治及文化藝術。繼位之後,偃武修文,奠定了大唐王朝的基本格局。

 

李世民嚮往晋人風流,對於歷史人物的書法給予了充分的重視,親撰《王羲之傳論》,將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抬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文見於《晋書·王羲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