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王獻之的改制與別創
时间:2015年04月27日

龍開勝 181cm×48cm

 

王獻之的改制與別創

 

王獻之很早就有標新立異的思維,與其父王羲之相比,王獻之更有創新意識,敢於自稱與父王羲之不同,同時也説明他脱離漢魏至於其父輩恪守的“工巧”“精熟”的準則,率爾師心,冥合天矩,縱逸不羈,行草之外,更開一門,用自由新變的風尚引領書法向前發展。

 

釋文

 

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窮僞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藳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宜改軆。

 

——張懷瓘《書議》

 

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世説新語·品藻第九》

 

王獻之(三四四-三八六),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一説生於吴興(今浙江湖州)。東晋著名書法家、畫家,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吴興太守,加建威將軍、中書令等職,人稱『大令』。

 

王獻之書論思想散見於歷代書論著録及歷史文獻中。

 

龍開勝  /  181cm×48cm

 

  南北朝(四二〇-五八九)時期的書法總體上紹述東晋名家,尤其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雖然出現對於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四賢』優劣問題的討論,書法鍾情於繼承而乏新變。與實踐上的羸弱相比,書法理論研究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此時一改魏晋時期書法理論對書體美感的描述,轉而對魏晋名家書法的藝術性質作細緻的品鑒,出現了很多專門的書法理論著述,出現了很多分别性質的概念系統,如『骨力』『媚趣』,『古質』『今妍』『天然』『工夫』等。這些概念系統的出現對於揭示古代名家作品的性質是有益的。隨著鑒賞活動的深入,書法的審美意藴也逐漸開始顯現,諸如『力』『趣』『意』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的書法理論開始關注書法創作問題。北朝(三八六-五八一)爲少數民族統治,書法藝術問題的討論顯得簡陋,對於理論的貢獻很有限。

 

“天然”與“工夫”、

 

“骨勢”與“媚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