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理论奖二等奖——张俊岭
时间:2015年04月27日  来源:
张俊岭
获奖感言
书影

       

      张俊岭,1974年生,安徽霍邱人,现任职于浙江衢州学院。2002-2005年在暨南大学师从曹宝麟、陈初生、谢光辉三位老师,并开始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以清代书法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地厅级课题三项,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书法实践方面致力于行草书与篆书的临习与创作。 

        

      颁奖词 

      张俊岭《朱筠、毕沅、阮元三家幕府与乾嘉碑学》一书,从幕府活动的脉络切入,揭示了清中期主流社会的学术背景、金石研究与书法创作的互动关系。 

      本届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会认为,该著视野开阔、有据有识,阐述了从考据学到金石学、再到碑学的发展路径,反映出当时游幕活动对书家的审美取向、风格形成的影响,对清中期书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获奖感言 

      学术研究与日常书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学术研究有着学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思考,有着学者的悲天悯人的担当精神,书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生发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人文精神。清儒为了改变当时的空疏学风,用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对古代的儒家典籍进行了全盘整顿,这种实证学风促进了文字学、金石学的发展,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书法的取法对象、审美倾向、技法表现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使清代书法风格为之一变。 

      实用的日常书写往往孕育了书法艺术的新的生长点。乾嘉学者朱筠、戴震、江声等人为了倡导以《说文解字》为主的文字学,为了劝人识字,在日常书写中往往参以六书,以致书作笔迹中篆、隶、行、楷相杂。洪亮吉则在参以六书的基础上,对杂有篆隶笔意的隋前正书石刻笔法进行了深入研习,其书写行为不仅影响了阮元的北碑理论,而且通过黄乙生影响了包世臣的笔法理论,使北碑书法大行于世。 

      书法艺术是人的生命的外化,关乎本心,足以见心见性。学术研究与日常书写在使人回归传统的同时,也在让人复归于本心书者不可妄执于笔法、形构,不见本心,而应发明本心,自由地书写,诗意地生活。 

        

      内容提要 

      朱筠、毕沅、阮元三家幕府是清中期比较重要的学人幕府,都倡导重于训诂考证的治学方法,在治学宗旨及幕府人员流动方面具有相承性,对清中期书法发展的影响甚大。三家幕府对文字学、金石学的重视,不仅使篆书在清中期出现兴盛的局面并呈现风格的多样化,而且也为北碑书法在后来的兴起作了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的梳理。书中阐述了三家幕府中的学术活动、教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对清中期的书法,尤其篆书、北碑书法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揭示了学术与书法之间的联动关系。又以洪亮吉为个案,阐述了游幕活动对书家的生活、学术、情感、书法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清中期北碑书法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