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2017年《中国书法·书学》第六期
时间:2018年02月13日

 

 

特  稿 

 

 

 

1973年的《<张金界奴本兰亭叙>研究》中比较了《兰亭叙》的不同版本,并以《丧乱帖》《孔侍中帖》等为依据,分析了“结构法”“起笔方式”“捺法”等几个方面,得出了“张金界奴本”中具有最古老的因素这一结论。如其中以“察”字为例,西川宁认为张本中字的构成似只据“力的均衡”,而不是“形的均齐”,这正是三、四世纪的新倾向。王羲之书法也正是楷书以前,即三节构造以前的样式。

 

◎《张金界奴本兰亭叙》研究…西川宁/文 姚宇亮/译…4

 

 

学  人 

 

 

 

学人·李一 

 

李一长期从事美术、书法及相关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与编辑出版、创作实践和教学工作相结合,主持、策划了多项重点文艺研究工程,为当代艺术理论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本专题特刊李一所撰介绍其治学历程与感悟的文章,同时刊发王谦对其书学研究、书法创作的评论文章,希望对读者全面地了解李一艺术、学术历程及成就有所启发。

 

◎一画心源——我的治学之路…李一…16

◎艺舟双楫 道成于一——李一书学与创作刍识…王谦…19

◎李一学术著述简表…23

 

 

 

 

 

学人·蔡显良 

 

蔡显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书法院特聘研究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中国书协第二届兰亭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以及广东省书协学术最高奖“康有为奖”等。主持教育部科研项目《元明清论书诗整理与研究》。

 

◎体法自然归大道——蔡显良的论书诗研究及其他…26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蔡显良的书学研究与学术视野…成联方…30

◎蔡显良学术著述简表…32

  

 

史  论 

 

 

吴昌硕篆刻研究专题 

 

继本刊五期“吴昌硕诗书画印研究专题”之后,本期我们仍立基“‘吴昌硕与中国印学’学术研讨会”,将视点聚焦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在该论坛中,龚剑侧重于吴昌硕与闵泳翊的金石交流研究;邱晓云通过印存来研究吴昌硕金石交际圈;夏小双侧重对赵之谦与吴昌硕间的继承、发展关系的阐发;张华飚则从吴昌硕的名号入手探讨其隐含之义,另有戎恺凯透视吴昌硕篆刻背后的“自然观”、叶梅对吴昌硕篆刻与晚年篆书的比较,等等。不同的角度彰显出作者不同的见解,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对之默默 捧之陶陶——吴昌硕与闵泳翊的金石翰墨交游…龚剑…34

◎论由“吴赵对峙”到“吴显赵晦”的转变及其原因…陈可奇…43

◎自高唯有石先生——从印风看吴昌硕“苍石”等名号背后的文化意蕴…张华飚…48

◎论吴昌硕印学思想之“自然观”…戎恺凯…56

◎观《削觚庐印存》里的吴昌硕“治石圈”…邱晓云…66

◎印讵无源:吴昌硕印艺中之赵之谦影响…夏小双…72

◎吴昌硕篆刻与晚年篆书书风及相关问题的探究…叶梅…78

◎吴昌硕与其篆刻“代庖者”方镐关系考辨…彭飞…83

 

 

 

 

 

史  论 

 

 

 

◎新见唐史惟则书《韦元甫墓志》《辛旻墓志》考释…金鑫…86

◎作为书法“母题”的怀素《自叙帖》…王婼瑶…92

◎北魏末期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六方墓志及其书法艺术…陈旭鹏 杨锁强…95

◎清王继贤《安国寺石室文》书法探微…田承顺…106

◎文彭篆刻与文人精神…欧阳摩壹 钱澄宇…110

◎万寿祺《印说》版本及其审美探析…杨亮…116

◎蒋式芬书法艺术浅析…魏宽成…120

◎晚明行草书的尚势之风…张静…126

◎从祝允明的科考经历看其心态变化…闫继翔…129

◎晚清民国碑帖融合视野下于右任对魏碑书法的继承与发展…曹圆杰…132

◎赵之谦晚期手札书风异变考察——从一通手札系年谈起…陈国明…137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当今碑帖类释文的语言学考量…吴士田 詹绪左…142

 

美  学 

 

◎论篆刻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林婥琴…147

◎项穆《书法雅言》中的艺术辩证法…张明…149

 

论  坛 

 

 

 

第三十三届兰亭书法节·兰亭论坛 

 

时间:2017年3月30日下午

地点: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办:绍兴市文联 绍兴市旅游集团 兰亭书会

承办:兰亭书法博物馆

 

◎致敬缶翁——“第三十三届兰亭书法节·兰亭论坛”讲座实录…154

 

 

 

江苏篆刻知见录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篆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展览活动丰富多样,篆刻创作积极踊跃,印学理论硕果累累,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对当代篆刻艺术的倡导和推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今篆刻艺术发展却不容乐观,很多年轻人学习篆刻兴趣冷淡,本文作者苏金海通过对江苏篆刻历史上1980至1990年的活动状况与创作成果进行梳理,使更多年轻的篆刻爱好者能理性地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索篆刻艺术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

 

 

◎江苏篆刻知见录(1980—1990)…苏金海…164

◎江苏印人作品选…171

 

 

 


 

◎论民国琉璃厂书画鉴定家的成长历程…吴利国…173

◎甲骨文字体分析方法述略——兼谈引入书法学分析法的可能性…陈健…177

◎钱锺书对《四体书势》的考证与阐发…吕冠南…180

 

教  育 

 

◎师范院校书法专业教学与中小学书法课的对接问题浅析…王常福…182

◎新媒体时代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包文运…184

◎全科教育中的书法师资培养…郭继明…186

 

视  点 

 

 

 

◎蔡襄与苏舜元斗茶…张雷…188

 

◎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作品选…193

◎最后的手札——龙榆生友朋手札浅释…张瑞田…194

 

“承载学界、词坛盛名的龙榆生,以手札与那一时代的同人联系,延续着一个绵长而坚硬的传统。学士、文人,与士大夫的身份转换,丰富了社会文化信息,因此,手札往复,陈述的不仅是私谊,也是一个阶层,一种眼光的认知。”

 

“延续着一个绵长而坚硬的传统”,有一点笼统,也令人费解。至此,需要笔墨详述。传统手札不同于现代信函。前者有复合型意义,后者的功能相对单一。既然存在着复合型意义,那么,对手札的认识与理解,就有社会属性,就有文化内涵。手札,也称书札、尺牍,称谓繁多,预示着手札外延的宽阔性和多义性。民国时期的教育,设有“尺牍”科目,这堂课有尺牍结构分析,尺牍写作训练,对尺牍作品的学习。于此可以确定,手札是中国抒情散文的源头。记事陈情,言文述史,风花雪夜,手札一一占尽。汉魏六朝,手札的实用性较强,也许是国政飘摇,文人手札直言俗务,难见闲情,理性大于感性。唐宋以后,手札的天地格外宽阔,文人手札形而上的趣味浓郁,既谈“江山”,也谈“美人”,丰富的情感,典雅的文辞,飘逸的书法,面对大自然的激动情绪,凝视历史的生命感喟,予手札以新的文化分量。唐宋期间的手札,形成了实用文体与审美旨趣的全面衔接,每一位文人的手札,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馨香。